山西
一、山西概况
● 地理位置
山西地处中国中部,黄河中游,太行山之西,简称“晋”。
国土面积15.6万平方公里,人口3355万。
辖11个市、119个县(市、区)。
属温带大陆性气候,四季分明。
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,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2/3以上。

● 自然资源
矿产资源
山西矿产分布广、种类多、储量丰富,目前已发现的矿种120种,探明储量的62种,其中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34种。煤、煤层气、铝土矿、耐火粘土、铁矾土、含钾岩石等储量居全国首位;储量居全国第二位的有金红石、珍珠岩、镓、蛭石、玻璃用灰岩等矿种。山西素有“煤乡”的美称,已探明煤炭储量2600亿吨,占全国的1/3。煤炭品种全、品质好,广泛分布于大同、宁武、西山、霍西、河东和沁水六大煤田。
水资源
全省年均水资源总量约123.8亿立方米,地下水资源储量约85.98亿立方米,可采水资源约35.82亿立方米。汾河为山西境内第一大河,全长695公里。省内已建成700多座水库,总库容量45亿立方米。
土地资源
山西尚有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262.9万公顷,其中宜农面积30万公顷,宜林面积97.2万公顷,宜牧面积135.7万公顷。
野生动物资源
山西已发现的陆栖动物439种。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1种。省鸟褐马鸡为世界闻名的珍稀鸟类。
植物资源
山西共有高等植物182科、2700多种,有红豆杉、山白树等国家级保护植物13种。
● 经济发展
山西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紧紧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目标,取得明显成效。2007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92亿元,比上年增长14.2% ; 财政总收入1200亿元,增长30.5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4亿元,增长18.6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5元,比上年增长15.3%;农民人均收入3666元,比上年增长15.2%。
● 对外开放
全面开放投资领域,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。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22.6亿美元,外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由2002年的2.48%提高到 2007年的5.49%。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00亿美元,与山西有贸易往来的国别地区达166个。具备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企业达37家,2007年完成外经合作营业额3.2亿美元。
● 交通通讯
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2万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达1893公里。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3071公里,以重载、双向电气化在全国领先,石太高速客运专线建成后从太原坐火车3小时可达北京。省会太原对外航线40余条,太原机场为一类口岸,长治、运城、大同机场全部通航。
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通邮,国际直拨电话可达260个国家和地区,固定、移动通讯网络遍布城市乡村。

山西现有高等院校75所,博士点66个,硕士点331个。各类科研单位216所,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30余万人。山西在信息技术、生物技术、新材料技术、先进制造技术和洁净煤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工作都取得了突破。
● 历史文化
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,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。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曾活动于今山西长治一带。上古时代,尧、舜、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建立于山西南部。
山西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,留下35000余处文物古迹,古建筑、石窟、民居以及壁画、雕塑等特色鲜明,素有“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”之美称。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、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%在山西境内,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271处,占全国总数的11.5%,居全国之首。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。
晋商,在中国明清时代曾称雄商界五个世纪,为后人留下了节俭勤奋、明礼诚信、精于管理、勇于开拓的晋商精神。
● 旅游风光
“华夏古文明,山西好风光”。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、遗存丰厚、风光秀丽的省份。悠久的历史给山西留下了品位高、种类多的人文资源,独特的山川地貌形成了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。
◆以煤炭为基础,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产业
◆以煤化工、精细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
◆以新特药、化学原料等为主的医药产业
◆装备制造业
◆新型材料工业
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
◆安全生产和环保产业
◆旅游业
◆符合国家政策、有利于发展我省经济的其他产业